跳轉到主內容

漢越婚姻的歷史見證:從民族融合到婚姻自由

“兄弟之國,禮不通昏。男女之際,易於生隙。”正如詩中所講的,通婚就是不同國家、不同種族的人之間互相結成婚姻。眾所周知,漢人自古以來就與咱們的舊鄰越南人有著通婚的歷史,那麽漢越兩族之間的通婚究竟從何時開始又是怎樣盛行的呢?

學習過歷史的朋友都知道壹點,古代通婚是為了各民族之間相處的更加融合和安定,那麽漢越之間呢,也不例外。被毛澤東稱為“南下幹部第壹人”的趙佗,想必有些人並不陌生,他是秦始皇統壹六國時身邊的壹員猛將,雖說趙佗身為趙人,但當時的他卻效忠於秦國,為秦國統壹天下立下過汗馬功勞。

趙佗帶領秦軍平定越族後,率軍來到越南,最遠到達了越南北部河內壹帶,建立了南越國。稱王後的他,對廣大越南地區實行了有效的統治,推行了壹系列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和民族政策,大力地促進了越南地區的發展,史稱“和輯百越”。

其中,在民族政策裏,趙佗提倡漢越兩族通婚,並且順應越人的風俗文化,此舉曾壹度促進了漢越民族之間的融合與和睦發展。大家都知道,古時民族與民族之間穩定的基礎,就是通婚。當時的趙佗正是十分清楚這壹點,因而十分重視民族關系。趙佗從趙王室自身做起,率先與越人通婚。最早,趙佗的太子趙始迎娶了安陽王的女兒媚珠,為實行的漢越通婚政策做出表率。後來,大部分士兵接二連三地效仿此舉,與越南當地的女子喜結連理。不僅如此,趙佗還帶頭學習越人的風俗文化,公然官宣自己是“蠻夷大氏老”。為了鞏固南越國政權、緩和民族矛盾,趙佗采取了靈活的政策。如圖中所繪,他親自脫去漢服,身著越裝,打扮成越人的模樣去親近當地的越人,與他們打成壹片。除此之外,趙佗又大力推廣漢字和漢語,提供漢族先進的文化和倫理道德供越人學習,教育他們尊老愛幼,廢除落後的群婚制度。使得蠻夷越人“漸見禮化”,漢越兩族之間的交流也日益密切起來。

趙佗的親和力使得越人紛紛擁護他的統治,因此他的民族通婚政策極大地緩解了民族之間的矛盾和分歧。我想,南越國的政權能屹然不倒地穩定九十多年,想必與這兩點也都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

關於中越兩族的婚姻關系,我再舉壹例就近的事例。眾所周知,上世紀五十年代爆發了越南戰爭,出於對社會主義的支持,中國義無反顧地幫助北越對抗資本主義的南越陣營,成為了北越對抗資本主義南越最堅實的後盾。這場持續了二十年的戰爭,使得越南經濟崩潰,民生困苦,人民流離失所。所幸,社會主義最終戰勝了資本主義,越南統壹後,許多深受戰爭傷害的越南難民乘坐小船逃離了越南,北上奔赴中國,尤其是香港。大批越南人逃離苦海之後,湧入中國,並在此紮根、結婚、繁衍後代,在這壹批難民中,就有許多因戰爭而被迫流離失所,遠嫁異國他鄉的越南女子。據悉,到本世紀初仍有大批越南戰爭的難民繼續留在香港工作和生活。雖說這樣背景下的婚姻帶有壹絲無奈,不過幸好,從此她們也算過上了安定的生活。

如今,到了歷史巨變幾千年後的二十壹世紀,漢越兩族之間仍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現在的通婚不再單單具有民族意義,也不再是戰爭影響下的無奈遠嫁,它更多地趨向於自由婚姻。當今兩族之間結婚的人也不僅僅局限在中國的南部——中越邊境壹帶,有許多越南人還紛紛嫁進了大陸內部以及港、澳、臺地區。

自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因政策開放,越來越多的越南新娘開始走進國人的視線。因為當時越南的經濟發展比較落後,後來越南領導人推出了革新政策,使得大部分越南人出入中越更加便利,部分家庭條件較差的越南新娘開始嫁進中國,為了改善越南家庭的貧苦狀況,改變自身命運。雖說,這其中有壹部分越南新娘是通過介紹認識並產生感情或者完全的自由戀愛結婚,可大部分越南新娘還是只為了將來能夠生活得更好而選擇與中國人結婚,並無任何感情可言。由此不乏出現壹些打著千裏覓姻緣的旗號找中國男子騙取生活保障的越南新娘,導致社會上恐國外婚的現象越來越多,很多中國男子不敢去相信這個曾經十分貧窮、需要依靠嫁人來獲取錢財的民族。

但是,到了二十壹世紀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壹些東南亞發展落後的國家漸漸繁榮起來,越南正是這群國家中壹個比較突出的國家。伴隨著經濟水平的發展,許多貧困的越南家庭女士也不再願意嫁出國門,到遙遠的異國他鄉尋求好的生活,因為本身她們的生活水平就已經漸漸得到提高。同時,也就有了更多來自生活水平較好的家庭的越南新娘,他們的父母培養自己的孩子出國留學和工作,接觸更加先進的文化,因此許多越南女士有機會接觸國外男士,並與之自由戀愛、結婚,其中很大壹部分與越南新娘產生愛情的外國人正是咱們的中國男士。

隨著歷史的更叠與經濟的進步,漢越兩族之間的婚姻關系也由古代的民族通婚逐漸演變為自由戀愛結婚,拋開了政治、經濟、戰爭等因素之外的婚姻關系,似乎也變得更加純粹和真誠了。不管是通過自由戀愛結婚亦或是經他人介紹而成的婚姻,我想,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今後會有更多的越南新娘來到中國工作和生活,她們懷抱更多的赤誠與真心來到中國,想著與心儀的中國丈夫共度余生。

返回頂部